【GAMF新闻】全球顶级机构对当前市场形势的研判与投资策略
8月25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GAMF)举办“全球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专题研讨会,邀请机构投资者及专家学者,共同就目前高通胀环境下的经济形势展望、各类资产表现和资产配置策略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高盛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ndrew Tilton,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全球信用主管Christian Stracke,摩根资产管理亚太区首席市场策略师许长泰,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副首席投资官张龑,法巴资管亚洲多资产与量化解决方案主管Tina Yao,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David Chao作专题发言;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Geoffrey Rubin,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副首席投资官郭向军作点评发言;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KKR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参与讨论;GAMF总干事、孙冶方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作总结发言。
新冠疫情、地缘冲突、逆全球化等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通胀高企。为缓解通胀,美联储短期将通过加息来抑制需求,目标是将通胀水平控制到2%左右。与会专家预期,美国的通胀在2023年会有所缓解,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美联储可能会持续加息。紧缩性货币政策进一步导致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认为经济衰退风险已显著上升。不过,从短期来看,目前的居民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负债表都比较健康,所以出现大规模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较低,即使出现衰退也会相对温和。
亚洲市场方面,由于部分经济体受到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经济恢复速度较慢,但整个亚洲经济呈轮换恢复态势,相比之下总体通胀情况并不严重,无需大幅调整政策以对抗通胀,预计中日等国在今年之内不会加息。此外,去全球化与供应链重塑也会在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会在世界各地展开,为新兴市场创造更多机会。
总的来看,投资者对于美国市场的态度相对谨慎,对其投资策略的调整主要取决于通胀的控制程度;而对于新兴市场,尤其是对东南亚持较为乐观的预期。而从长期来看,虽然过去十年中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处在高位,但高收益率不会一直延续,投资者应该对未来可能逐渐下行的收益率做好准备。
与会专家还分别从固定收益投资、权益投资以及资产配置方面做出分析并给出了投资建议。固定收益方面,美联储加息影响了信贷市场的流动性,导致投资级债券出现很大的利差,即使2023年经济出现衰退,投资级债券进入下调周期的可能性也较低,因此其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尤其看好欧洲的投资级企业债;同样地,对于AAA级结构化信用产品(AAA structured credit)来说也是如此。此外,中国市场的长期债券也具备投资价值。
权益投资方面,与会专家认为,随着通胀缓慢下行,加息幅度逐渐减小,市场会对权益资产持较为积极的看法;一旦通胀得到有效控制,成长型企业有望进一步跑赢价值型企业。不过,如果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放缓,公司营收的预期有可能被下调,这将削弱股市表现。在行业分布上,权益类投资应进一步多元化,重点关注消费、电讯、公共事业、新能源等行业,加大ESG领域的布局,尤其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领域存在一定机会。
资产配置方面,除大宗商品以外的大类资产价格都在下跌,并且在通胀波动不确定的情况下,股票和固定收益之间的关联会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需要密切关注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观察主权基金的资产配置,可以看到其减少了固收资产配置,增加了另类资产配置。与会专家认为应注重将量化模型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密切关注经济动向,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增加大宗商品等另类资产配置,以对冲通胀影响。
本次研讨会由GAMF特邀研究员范华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