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私人银行部总裁黄潞:商业银行深化数字转型的四个方面

2023年12月23-24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3年会(第十届)于深圳顺利召开。本次年会以“新发展格局下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广泛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业界领袖展开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裁黄潞出席大会并在“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

黄潞认为,从当前客户需求的发展趋势出发,商业银行可以从四个方面深化数字转型,从而更好提升其服务客户的能力。一是优化“平台+场景”,提升线上财富管理服务的客户旅程体验,包括加强线上财富管理平台建设和生态场景建设;二是做强“数据+产品”,提升财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三是融合“个人+对公”,推进大财富管理服务的资源整合,提供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四是坚持“科技+人工”,凸显财富管理服务的专业、深度和服务温度。

 

 

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财富管理服务能力的思考。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的战略意义由此更为凸显。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发展数字金融,可以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可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的有效性、全面性和普惠性。特别是在财富管理这一新兴领域,发展数字金融的空间广阔、意义重大,我认为,从当前客户需求的发展趋势出发,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化数字化转型,从而更好提升服务能力。

 

第一,优化“平台+场景”,提升线上财富管理服务的客户旅程体验。

截至上半年末,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接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6%,与之对应,近年来各家银行掌银普及率持续提升并不断达到新高度,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从农行来看,手机银行的MAU也已经突破2亿大但整体看,当前消费者使用的线上金融服务以查询、转账、产品购买等为主,促进MAU向AUM转化已成为当前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我看来,随着客户对投研资讯、资产配置、财富规划等专业化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发线上财富管理是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提供更多专业化、咨询类、高价值的财富管理服务,做好客户全生命周期陪伴,可以有效做实线上流量经营,做好客户旅程服务。
一方面,加强线上财富管理平台建设。以客户体验为核心,商业银行可以完善财富管理服务功能布局,全面实施用户视角的界面和流程优化,改进产品展示逻辑和要素,让客户在投前、投中、投后全流程,均可获得及时的理财资讯、财富分析、投资知识,通过线上还可以全天候与客户互动。
另一方面,加强生态场景建设。随着我国全面推进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金融服务与场景生态的数字化融合发展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加强场景挖掘分析,将高质量财富管理服务嵌入到各类合作方平台,农行的总行和部分分行都做了一些很好的探索,通过“内建渠道,外接平台,全网获客,共建生态”,将财富管理服务与教育、医疗、养老、公益等各类生态场景融合发展。

 

第二,做强“数据+产品”,提升财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随着客户对市场了解的不断深入,随着客户财富管理意识的不断提升,更希望得到个性化、定制化和高阶化的财富管理服务,获得更精准、更适配、更有效的资产配置建议和产品投资组合,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是银行实现“千人千面”服务客户的基础。
从客户财富管理服务的全流程看,期间蕴含着海量的数据,不仅包括金融市场数据,也包括客户的行为数据和产品数据。通过对客户的投资偏好、交易、消费、信贷等行为数据研究,结合对市场数据、产品数据等海量信息的持续分析学习,银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从而构建“观察-分析-改进”的客户体验管理闭环。例如,准确识别客户风险偏好是准确提供产品的基础,以往的客户风险偏好评估问卷更多依靠客户对自身的主观判断,缺乏多视角分析、多时段跟踪和信息交叉验证,通过大数据应用,可以深化银行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从而更好地将合适的产品在合理的预期下提供给合适的客户,减少错配。同时,适合线上、线下销售的产品其实有所不同,适合线上销售的产品,大多标准化、简单、易理解,这也需要我们在产品设计时,就要对线上销售的产品类型,进行数字化时代的精准研发。

 

第三,融合“个人+对公”,推进大财富管理服务的资源整合。

从大财富管理的观念看,财富管理服务不仅仅包括理财、基金、保险等投资类产品,也包括资产配置服务、财务规划方案、保险规划服务等咨询建议,乃至小微企业融资、资本市场服务等对公业务,通过拓宽服务边界、提升客户个人、家庭及企业资金融通效率,可以更好助力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陪伴客户财富增长。因此,需要商业银行整合更多资源,从客户视角,以客户为中心,将商业银行服务作为整体考虑,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整合各业务条线数据,从而实现客户财富管理需求的深度挖掘和综合服务,提供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效率和更优的客户体验。例如,当前随着新经济的发展,私行客群构成正在发生变化,私行业务越来越重视公私联动,把私行业务系统与行内对公客户系统进行链接,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董监高客群的需求,今年农行私人银行相关工作,就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私行还可以更好地与其他条线加强联动,推进资源整合。

 

第四,坚持“科技+人工”,凸显财富管理服务的专业深度和服务温度。

财富管理服务的数字化不仅仅是线上化和智能化,归根结底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效能和客户体验。
一方面,需要科技赋能客户经理。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可以大幅提升客户经理的生产力,可以大幅提升市场形势分析、投资组合构建、报告撰写、产品推介等工作效率。以往大众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根据市场公开数据,中国股市投资者数量已经突破2亿人,理财投资者数量突破1亿人,而AFP、CFP持证人不到20万人,通过科技辅助人力,可以将财富管理与投资咨询服务覆盖到更多的大众客户,提升财富管理服务的普惠性。例如,总分行算料和算力集中,可以将经营策略与数据结合,将营销服务指令贯穿到一线,可以支持一线的客户经理或财富顾问使用不同的营销工具开展“漏斗”型营销,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对目标客户的批量触达,通过外呼工具开展客户远程服务,通过移动PAD提供上门服务。借用数字化工具的力量,有效提升财富管理的服务半径和服务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线下服务的温度。即使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依然是最直接、最高效、最重要的沟通模式,特别是财富管理业务需要深入理解和洞察客户的真实需求,线下服务依然是建立起亲密信任关系的基础。从服务内容看,对于频率高、深度低、日常性的财富管理服务,线上沟通方式更易被接受;但对于私密度高、内容复杂、知识壁垒高的财富管理服务更需要线下沟通。从服务客群看,银发客群、县域客群等群体对线下服务仍具有较强的偏好;此外,根据农行私行客户调研,多数客户更倾向线下面谈的形式来沟通复杂需求。因此,需要做好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机融合,把金融工作的热度和温度送达千家万户。
农行拥有8.66亿个人客户,有着非常广泛的个人客户基础,近年来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依托横跨城乡、辐射全国的线上线下渠道网络,努力做好客户的财富管理服务。
近几年,面向农行服务的私行客户,农行私行也更加重视通过数字化手段,做好客户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客户服务的数字化再造。除了提升线上渠道的便利性,重点加强一线人员的数字化赋能,其中客户经理、财富顾问直接服务客户,决定了私行服务的专业水平和客户满意度。近年来,农行私行一方面遴选优秀人才充实到财富顾问和客户经理队伍,另一方面着力加强财富顾问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尤其注重通过数字化手段,强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提供营销支持、加强实时培训,从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二是加强财富管理的数字化再造。私行业务是创新型新兴业务,农行私行始终坚持科技先行,特别是针对家族信托、资产配置等服务周期长、专业复杂程度高的高端财富业务,着力强化数字化支撑,例如家族信托业务覆盖面广,服务周期很长,农行今年上线了家族信托智慧管理系统,持续优化面客功能和体验,也有力支持了农行家族信托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加强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再造。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农行私行努力统筹合规、效率和增长,今年上线了全新架构的新一代私人银行业务系统,积极运用数据资产,强化信息安全,以“用数”为核心,焕新打造了客户管理、产品管理、保险规划等多个子系统,进一步推动私行业务“科技引领、数据赋能、数字经营”的转型发展。
正是在上述数字化转型的助力下,近两年农行私行业务实现了快速稳健发展,客户总量突破22万户客户、管理资产总量突破2.5万亿元。展望未来,农行私行还将全面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继续做好长期、专业、有温度的客户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2023-12-27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