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加快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报告公开发布

1月7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课题组在北京正式发布《加快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报告。课题牵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对课题进行介绍,接下来,各执笔团队负责人: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宝友、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与产业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处长胡拥军,分别介绍了课题报告的各部分内容,百度智能云产业金融资深架构师刘新军参与问答环节。


近年来,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体验、支持普惠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疫情期间数字技术的非接触优势更加凸显,加速了整个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但也要看到,我国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目前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科技公司,都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服务消费端,包括零售支付、消费金融、小微个体等方面;而未来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在产业数字化,数字金融服务工业互联网方面潜力巨大。与服务消费端相比,数字金融服务工业互联网在对象、模式、理念、技术、场景、监管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客观上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加快构建数字金融服务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生态体系,关乎我国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关乎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成立课题组,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先生担任牵头人,开展 “加快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课题研究。


报告首先对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然后,通过浅析当下我国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成效和趋势,结合数字金融服务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区别,总结出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原因,并从加快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总体推进思路、政策框架设计原则出发,提出了加快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五项政策建议。


课题组认为,工业互联网可全面连接人、机、物等生产元素,在金融服务中充分融合工业互联网基础,将全面变革传统金融的服务逻辑,实现金融服务全面融入产业生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加快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有利于打造更高效畅通的新型金融信息流转模式;有利于升级数字时代的金融机构信贷模式;有利于创新发展数字化的非信贷金融服务模式;有利于催生新型数据资产管理业务;有利于建立健全直达中小微企业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课题组发现,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行业应用加快加深,逐渐带动生产组织方式、消费服务模式的变化,向数字金融服务提出了多元化的全新需求,因此,需要各方积极开展创新变革,更好与之适配。目前,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制造业企业等多方合作开展创新探索,打造了一系列产融合作新模式,呈现出未来“产业+金融+工业互联网”融合共建生态的雏形。


课题组指出,我国工业互联网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平台企业价值还未充分体现,生态体系尚未建成。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面临着中小制造企业不确定性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成熟度不高、金融与工业场景融合不深、配套服务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


课题组建议,加快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总体上应遵循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金融和产业两端共同发力、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推进思路。要坚持以市场为发展导向、以普惠金融为发展重点、以安全可控为发展底线、以规范行业标准为发展基础、以深化开放兼容为发展途径,逐步打造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生态系统。


课题组提出,加快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一是需要各部门间密切合作、协同发力,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配套制度;二是通过建立可靠互信的数据生态,加速提升数字供应链金融水平,并推进函证业务数字化与集中度,打造数字信用体系;三是要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多方需求,使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一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综合服务商,使数字金融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多方协同共治,共同构建产业数字化良好生态;四是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观能动性,让金融机构主动承担起数据的搜集、处理、共享、治理等责任,让金融机构主动创新、让金融机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试点先行;五是探索新型中介业务模式,依托数字信用体系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打造产业数字金融综合解决方案,为传统金融机构、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提供开放共享、协同共治的数据聚合、服务整合和交易撮合平台。


2023-01-07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