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M50新闻】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清华五道口联合发布重磅资管报告

7月7日,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报告发布会在线举行,并面向全网直播。课题牵头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CWM50学术总顾问吴晓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CWM50理事长尚福林,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学教授吴晓求,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等专家在会上分别做专题发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张晓慧主持了会议。


在报告发布环节,吴晓灵就课题的相关背景与意义做了说明与阐述。她表示,选择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来开展研究,是因为它是链接投资人与融资方的关键领域,是发展直接融资、调整金融供给结构的重要领域。行业在满足公众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满足不同层次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因法律关系不明确、风险管控不到位、监管边界不清晰而埋下了风险隐患。此外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明确一些概念的本源和内涵,寻求概念及监管原则的共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希望此次课题研究能促进概念的进一步明确、规则的进一步统一,帮助行业树立投资者利益优先的行为规范,为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平稳过渡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主报告执笔专家、CWM50特邀研究员邓寰乐随后代表课题组对报告主要内容与核心建议进行了系统性地介绍与汇报。


学界专家代表、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在专题发言中指出,中国社会的金融体系和风险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由过去比较单一的融资功能,慢慢走向融资和资产管理,或者财富管理并重的多元时代;由原来单一的机构风险已经慢慢过渡到机构和市场风险并重的时代。我们要顺应这些趋势变化,注重监管政策的一致性、统一性以及规范性,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通过推进市场化和透明度建设,从而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


业界专家代表、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在专题发言中表示,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行业法律制度基础更加完善清晰,理财子公司作为新型金融机构,在增强宏观金融政策和监管政策有效性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刘兴华也披露了建信理财成立一年来的相关表现,包括标准化资产占比超过50%、各项经营指标表现良好、此次债市回撤较小等。谈及未来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刘兴华建议,应立足于培育中国资管行业特色与竞争力,持续完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一是建议尽快出台2020年过渡期后的延伸政策,二是依托银行做大理财业务规模,发挥对其他资管业态的支撑作用,三是通过开设“非标转标”正门,推动非标资产与标准化资产的共同繁荣,四是融合借鉴两种制度下的财富管理模式,推进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点评发言环节高度肯定了报告的深度和现实意义,并分享了他在行业监管方面的体会。他指出,资管新规出台后,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制度和规则体系建设,加大了对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领域乱象整治力度,行业治理取得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效。尚福林认为,资管行业前期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除了金融机构自身利益驱动和抢占业务市场份额外,主要还是源于实体经济在深化改革、快速发展中产生的融资需求的拉动,以及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不断累积财富的保值增值的需要。


尚福林认为,资管行业转型发展要遵循基本规律,回归本源,守正创新。商业机构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违法违规经营,违背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开展业务,短期可能盈利,但最终躲不过风险。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要看是不是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是不是有利于防控风险,是不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只有坚持守正创新,资管行业才能够行稳致远。


尚福林建议,要运用不同方式,逐步实现同类业务的统一监管。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统一监管标准,各负其责,加强监管,最大程度消除跨行业、跨市场的监管套利空间。二是要对同类机构实行机构和功能分别监管;既要根据机构类型实施审慎监管,也要根据业务种类通过穿透底层资产,在功能、产品上强化监管。三是逐步实现对同类机构统一监管,未来银行应当回归信贷主业,没有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参与资管业务,隔离风险,提高专业水平。


尚福林同时还呼吁要建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行事为原则的行为监管体系,培育和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分层管理、压实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义务和主体责任等。


在随后的媒体提问环节,吴晓灵分别就记者提出的新老产品过渡、打破刚性兑付、对外开放、长期资金来源、监管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报告介绍


《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报告由吴晓灵牵头,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组织,来自境内外知名高校、金融与研究机构等数十位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报告包括一个主报告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募、私募六个分报告,以及壮大长期投资者队伍专题研究报告组成,全文共25万字,历时近一年完成。


开展此项课题的目的在于认真研究资管新规出台前我国资管行业潜藏的金融风险成因,资管新规出台后在监管理念、监管规则、产品压降、财富管理等方面所遇到的新问题,以及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如何尽量消除我国和世界成熟市场合理规则之间的差距等。课题组希望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促进行业相关概念的进一步明确、规则的进一步统一,帮助资管行业树立投资者利益优先的行为规范,为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平稳过渡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课题组通过对国内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六个行业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对照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资产管理市场发展和监管政策变化轨迹,梳理出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监管体系的相关建议。


课题组认为,全球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可以给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的回归本源和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引。资产管理业务中,资金从投资者出发,通过资产管理机构,投向底层的各类标的,从而形成了资本要素。资产管理业务在满足社会大众对财富管理保值增值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实体经济不同层次的融资需求,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经济和金融交往日益密切,人民币资本项目下扩大开放是大势所趋,资本最终会选择制度高地,风险则一定会涌入制度洼地,大国竞争的决胜点就是制度。


课题组建议,深化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应当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我们应当优化影子银行治理方案,坚持新老划断,实现平稳过渡,同时要深化监管“放管服”改革,切实防范风险,释放市场活力,通过完善市场环境,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补齐各项短板,全力推动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迈向现代化,使资产管理业务成为我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力量。


具体的建议包括将过渡期延长两年至2022年年底,证监会负责所有金融机构的公募基金业务的资格核准和产品注册,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转为公募基金业务资格、日常监管委托银保监会开展、证监会保留检查权和处罚权,取消私募登记备案与发行上市等行政许可项目的挂钩机制,制定私募证券发行规则为私募融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等。


2020-07-07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