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财富大讲堂】004|金李:疫情下的家庭财富管理策略

3月28日,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金李做客《国民财富大讲堂》第四期,围绕“疫情下的家庭财富管理策略”分享观点。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一些分享。


一、什么是财富管理

2018年中国进一步巩固了全球家庭财富总规模第二的地位,这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本身的快速增长,其次得益于中国总体的民生保障,藏富于民的国策。在快速增长的大的财富规模的背景下,如何为全国的老百姓更好地做财富管理,也是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

除了总体财富规模在快速增加以外,我们的头部人群,中国进入到全球最富裕10%人群的规模也在快速提升。如果是从全球财富规模前10%的人群规模来说,中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面,我们的财富管理现在仍然有很多严重的问题。我们经常说中国家庭有一个“财富慌”,这种慌张至少来自于三方面原因:


中国家庭的“财富慌”

首先,中国家庭财富结构严重不合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景气繁荣和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得居民财富配置中房产的比例高企,2017年我国家庭总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远高于房地产市场同样十分发达的美国家庭的比重(34.6%)。高房价形成的住房资产占比高企,挤压了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在家庭财富中的比重仅为11.8%,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42.6%。

其次,一般家庭金融知识和财富管理较为匮乏。尽管国人已经形成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但是具体如何理财、如何实现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财富有效管理,中国居民的金融知识储备仍然较为匮乏,在各种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案件中,一方面有监管不到位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国人金融知识匮乏形成的贪婪、赌性和冒险等特性不无关系。

最后,新一轮的“资产荒”是居民“财富慌”面临的主要挑战。2019年春节前,一张2018年各类资产收益图被朋友圈频繁转发刷屏,许多媒体人士调侃“2018年本是可以‘躺赢’的一年,只要不买股、不买基、不买币、不买P2P……躺着不动就是赢家”。时隔一年之后,今天我们再看全球资产的表现,加剧了很多人的恐慌。各类资产的普遍性下跌,是普通家庭新时期能否打赢财富保卫战的主要挑战。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财富管理就变成是全民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财富:未来消费的能力储存

首先给我们有一部分的网友简单地回顾一下什么是财富,以及什么是财富管理最基本的概念?财富在我看来就是未来消费能力的储存。各种不同的学者、专家,也对财富下了不同的定义。本质上说来,财富是把今天不用的价值存储到未来,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交换未来的购买力,或者是未来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能力。


资产:财富的各种存储工具

我们经常把资产和财富有的时候混在一起,严格说来,资产是财富各种具体的储值工具的表现。我们经常说资产有各种大类资产,比如说银行存款、房地产、股票债券、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P2P、公募基金,国内现在叫私募证券基金,国外以前叫对冲基金,现在有些人叫阳光私募,PE、VC国内一般叫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保险、外汇、海外资产,包括一些商品,特别像贵金属,也包括古玩字画、供应链金融,这些资产一个共同特点,它是价值的存储,同时,好的资产还能够带来财富的随着时间的保值和增值。


二、为什么要进行财富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财富管理?有了财富以后,中国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提升是需要通过更好的财富管理来进行的。

今天,我们的民间财富保守的估计已经超过了200万亿,是GDP的2倍多。发展财富管理行业,提升未来我们居民的财富管理能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欧美国家财富管理主要是集中在少数的富裕人群中间,而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是共同富裕,所以,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全社会的财富积累。

今天在中国拥有个人净资产规模超过,按照国外中产阶级最基本的定义,平均每个人超过1万美金的资产,这样一个人群,我们叫中产阶级,在中国已经是我们成年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大力地发展针对中产阶级的财富管理,对于我们国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不仅是可以降低财富分配的不均,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终极奋斗目标,也就是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的时候,我们又把它叫做“无限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

有的时候,我们会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大小小、无穷无尽,你满足了一个愿望之后,他还会有更高层次的愿望出现。这些愿望需要进行一些梳理,可以把它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级,当然每个层级都很重要。通常情况下,应该是由低到高依次满足,因为这样可以带来最大限度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的金融学很得益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有一套理论叫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三个大的境界、五个小的层次,分别也对应社会发展的三个大的阶段。最低的是生存的阶段,它既包括有生理的需要,也包括有安全的需要,它对应的是我们的财富规模的温饱阶段。在它上面是解决一些归属的需求,包括社会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对应的财富规模是小康阶段,也对应我们社会的富起来。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它对应的是富裕的财富规模,也对应的是一个强起来的中国。


财富管理的最迫切的问题因人而异

财富管理的最迫切的问题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财富规模的人,他的最迫切的问题不一样。虽然说不同的层次需求都很重要,但是我们要因人而异地去解决当前最重要、最关注的问题。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我们现在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走出所谓的流动性陷井,帮助他们脱贫,提供一定的本钱,让他可以开始跳出原先的那种困境,能够获得一个有尊严体面生活的一个新的起点。同时,扶贫的时候也要扶智,通过教育,通过理念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的根本性的人的问题。

对于中低收入的人群,我们主要是希望能够在解决他衣食无忧的基本问题之后,快速地提升他的财富规模,能够极大地丰富他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种需要,来扩大我们的内需,从而更好地能够解决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所需要的内需拉动的问题,推进和促成社会更加的和谐稳定高质量地发展。因为我们经常说,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实际上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创新创业等方式,促成他们向更高层级的财富规模去迈进。

对于中高收入的人群,他首先可能已经在解决了基本的小康的生活水平之后,需要去进行全面的规划,包括对未来的事业发展的规划,要进行更全面的梳理。这种事业的规划,可以带来他的人力资本本身的最大的释放,同时,我们也要适当地去运用各种金融资产,长期可持续地去推动它的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从而实现财富规模进一步提升。同时,要通过预判未来的消费形态和规模,提前为各种重大的家庭财富事件设置足够多的储备,应对各种突发的“黑天鹅”事件,以及那些“灰犀牛”,缓慢走来,但是长期会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设立一个更加安全、系统的个人保障体系。比如说,像退休、养老,在我们国家的社会的保障体系之外,通过财富管理可以设置更加丰富和健全的个人的安全保障。

对超高净值人群,他的需求又不太一样。他们可能关注的不再是财富规模本身的快速积累,而是如何完成这些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包括代际传承。

除了财富规模以外,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可能最看重的是尽快地提升人力资本,因为他刚刚进入职场不久,最重要的还不是积累金融资本,而是积累人力资本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上升空间。同时希望通过创新创业等新型就业手段,能够让他们更快地实现人生的“弯道超车”,创业改变命运。

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碰到的问题,又稍微不同。因为他们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们自己正在加速从人力资本向金融资本,向财富的转换。他们又要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和退休以后的生活,同时他们也希望为自己的子女后代和自己的父母提供更为宽厚的保障。所以我们也希望给他们兼顾提供一个更加健全合理的财富安全网。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已经开始进入到“反储蓄”的阶段,可能是需要不断地释放出自己以前储备的一些资源,能够支持在老年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个更加有尊严、有体面的生活。同时,要考虑开始设计传承、馈赠等等各种机制,为身后的财富做更加周密和稳妥的安排。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不同的层面上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怎么做财富管理?


形成正确的财富价值观

很多人会问,中国最缺失的是什么?从大的方向来说,我们缺的是正确的财富价值观和财富管理的一般指导原则。我们来看一看,一些简单的财富价值观。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在这方面的思考,对我们是很有启发借鉴的。我们的古代先贤,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简单的说,我们都追求富贵,但是如果不是通过正道得来的,我不愿意要。按照这个道理,我们的古人把它简单地说,在《增广贤文》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一,当然是反映了先贤的一种高尚的人格。但是我觉得也不是说,他们因为有一个所谓的道德洁癖,是因为我们的古人长期的官场这么多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其实那些不是以正道得来的财富,他来得快,去得也快,实际上最后可能什么都留不下来,甚至他走的时候,还从你家里带走一些东西,这也是先贤对很多哲学高度的一种精辟的总结。不光是中国有这样的说法,在国外,像西方的社会,托尔斯泰说,“没有钱是很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更加悲哀”。有的时候钱太多了,可能反而是个坏事。马克吐温说“金钱是一个好的奴仆和坏的主人”。

我们在具体做财富管理的时候,还应该有一些跟长期资本市场的观察相对应的合理预期。

第一,高风险一般对应高收益。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国化解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环境下,监管部门不断地提醒大家,通常情况下高的收益都预示着更大的风险。反过来不一定是,有的时候,高的风险不一定会带来高的收益,但通常高的收益都会带来高的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大家也不应该很难理解。

我们古人也说“富贵险中求”。你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可能就得承担更大的风险。有的时候我们有点带有调侃的说,这是一个在吃得香和睡得香之间的权衡取舍,吃得香,你收入很高;睡得香,你很安全,没有太大的风险。今天的环境,尤其是经过一轮的治理整顿,包括资管新规以后,现在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通常高收益的资产往往也是带来更大的风险波动性的资产。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市场是没有什么免费午餐的。

另外,大家把它当做是一种在哲学层面上的思考,财富、特别是物质财富的长期、快速可持续的积累是很难的。中国的老话,普通老百姓说,“富不过三代”。我们的先贤,比如说孟子梁惠王上里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君子的德行惠及后代,但是一般人来说五辈也就没了,重新开始吧。

如果财富本身,特别是物质财富的传承本身是很难长期快速积累的,有什么可能可以更加的恒久流传?

我研究财富管理已经超过20年了,对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长期的分析,我认为,我们应该可以问一个问题,相对于财富、权力来说,可能能够长期传承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德行,是智慧。一千年以前的企业,今天看来已经不多了,但是我们有一千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传承到今天的高等教育机构。比如说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已经传承了八九百年了。还有很多的宗教,已经传承了,有的超过千年,有的超过两千年。德行、智慧,对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可能是更加的长期传承的。

中国古代那些富豪,如果存的是财富,今天基本上都见不着了。司马迁写史记《货殖列传》里面提到无数多的当年的富豪,今天可能隐隐约约还有他们的传说、影子,什么陶朱公等等,但实际上他们的家族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么大规模的财富了。但是有一个家族,已经七十多代了,它代表的是一种中国人的文化品格、智慧,那就是衍圣公的家族,孔子的家族。我希望很多高净值的朋友们,你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长期的传承更多的是德行、是智慧、是家风。

林则徐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家训,跟大家一同来借鉴,来欣赏。他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能,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不孝,且长其恶”。我觉得这个可能很值得我们很多企业家朋友们和高富人群们去仔细地品味。


配置的概念

财富要去做好的管理,绝对不应该是一个一时一地的事情,应该是一个横跨很多的空间的维度以及时间维度的一个全局的概念。所以,我们的古人说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个用在财富管理上是非常合适的说法

今天的中国正在开始进入到注重配置的时代,从原先只是卖单个产品,开始更多地考虑全局的布置,一个所谓的财富管理的顶层设计。而不只是在一时、一地、一城、一池上面看到的得失。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经常会说,卖单个产品不是好的财富管理。另外,财富管理是个“长跑”,而不是“短跑”。它是伴随着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甚至是伴随着几代人。因为时间是我们的朋友,财富管理越早开始越好。

还有一个,财富管理不能只看收益率。我们在早期的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很多人只看收益率,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有所谓的刚性兑付。刚性兑付所谓简单的机制,就是机构帮你吸收掉各种资产波动带来的风险,但是这种吸收只是在机构的层面上暂时地把这些风险给吸收掉。长期来说在机构内部慢慢积累,最终导致不可持续性。通过过去几年来清理整顿,通过所谓的《资管新规》和一系列其他规则,包括最近推出的新《证券法》,我们看到我们正在逐渐地打破中国资本市场的刚兑,未来我们的财富客户不光要关注收益率本身,也要关注风险波动性和流动性。流动性的问题,在最近的疫情过程中间,以及随后的接下来可能要开始进行的灾后重建,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我们很多的优秀企业是死于资金链断裂。我们的很多家庭也会深受其害。


财富管理的一般指导原则

财富管理是有很多的科学道理在背后支撑的。我这儿简单地列举其中的几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诺奖级的研究成果。比如说第一个莫迪格利安尼,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的意大利裔的经济学家,已经过世了。他得诺贝尔奖的重要贡献之一是生命周期理论,按照他的理论,人应该在整个一生中,根据他能够获得的各种资源和各种需求消费去做一个统一的统筹规划,然后才能够量入为出,这和我们前面讲的原则是一致的。就是全局和长期的观念。

第二个,重要的财富管理的一般指导原则,也是我们的诺奖级的研究成果,是由马可维茨和夏普,分别是来自于纽约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两位著名的金融学者所共同提出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他这个理论如果用一句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共识,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然有例外,我有的时候会问北京大学的同学们,什么时候,你可能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人会说,比如说我自己去做一个创新创业,我去做一个新的企业,这时候,你可能就必须得要把所有的资源都放在这个篮子里面,那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个时候,你就不能考虑,我还要把自己的资产平均分配在各种不同的赛道上,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上去试错,这是一种可能。再比如说你只有一只鸡蛋,我们的资产不可分割,如果分割就变成鸡蛋皮、鸡蛋花了,没有鸡蛋了,或者说这个市场上没有太多篮子,只有一个篮子。过去很多年,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篮子不多,我们的资产相对有限,并且同质化,实际上对于分散风险并没有起到充分的效果。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个问题也会逐渐地得到解决。

我们再来看下一个财富管理的一般指导原则,这是芝加哥大学著名经济学者尤金法玛所提出的,也是诺奖级的研究成果“有效市场假说”。最最基本的人性,这个市场上没有多少人是真傻,谁都不比谁傻。你以为市场错了,其实可能错的人,也许是你自己。那些觉得别人是傻瓜的人,往往自己是最傻的。在这样一个原则下,你要想在今天已经变得逐渐成熟有效的经济体中间,靠那种钻空子去谋利,去套取各种各样制度的套利机会,去获取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在中国市场上现在还有很多人会有一种幻想,觉得这个制度还有很多的空子,我可以钻一钻这个空子,或者那边看着明显地上扔着钱,没有人捡,大家傻,我去捡。实际上很可能反过来,是别人给你设置的一个局。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担心的是,你要别人的利息,别人要的是你的本金。如果能够在思考的高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世界上没有太多的傻瓜,可能就会更有效地去回避出现这种问题的可能性。

下一个财富管理的一般性的指导原则是耶鲁大学的著名的行为学家,诺奖得主罗伯特席勒,他提出的“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所谓行为金融学是判断人的行为中间可能和哪些经济的基本原则,看上去不符合,然后再追寻人性中的深层次原因。按照我们的老话说,“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那么,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思想的误区是改正这些错误的前提。所以,行为金融学系统地指导人们发现自己的各种误区,然后再加以纠正。


资产:财富的各种实际表现形式

财富管理,除了说有一些重要的系统的一般指导原则之外,还要用好、用足各种财富管理的价值存储工具,也就是各种资产。林林总总十六大类,这些资产如何能够对我们的财富管理提供最大的价值,怎么样能够选择那些有最好的配置价值的长期资产?

在中国过去十多年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的很多居民家庭部门是大量地依靠对房地产的投资,迅速地实现财富的扩张。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居民部门,很多对金融资产本身的投资认识还有待提升,觉得房地产是实物,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更加有效地抵抗通胀。另一方面,客观上来说,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过去若干年,我们的各种资产管理工具相对有限,同质化严重,没有办法满足很多投资家庭对他提供足够的有吸引力的风险收益组合。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各种金融产品的更加丰富,依靠房地产投资进行的家庭的长期财富管理,将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这一点随着中国经济本身的升级转型和中央政府的“房住不炒”政策的持续推进,这种风险也会日益凸显出来。中国居民家庭过度配置于房地产市场,适当的配置是对的,但是过度配置可能会带来未来巨大的风险。

在未来,如何通过丰富健全金融资产,用各种更高质量的金融资产逐渐地去替代投资性房地产,完成中国的民生和财富的有序平稳大迁移,这是个过程,不能慌、不能乱,不能产生过度的踩踏,这是摆在我们政策制定者,监管部门和从业人士面前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简单地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财富储值的最终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将来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在简单社会中间,直接储存未来的消费。在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下面,通过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获得更多的选择。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工不断加强,金融市场在快速地发展,过去依靠自给自足的存储方式,小农经济,既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资本市场本身在不断地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丰富和充分的财富储值手段和工具。不管是通过银行的账户、基金账户,或者是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账户,能够普遍参与到全社会范围内的财富管理的各种发展,这个时候,它对于提升经济,对于改善民生,对于使得我们的老百姓能够提升他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能够带来一巨大的效应。

在讲完财富管理的储值工具之后,最后花一点点时间简单地给大家稍微地梳理一下,用这些财富管理储值工具,如何完成从“需求金字塔”到“财富管理金字塔”的迁移,这么一个跳跃。这是前面给大家放过的一张图,5个层级、3个大的境界的需求。这些需求,如何把它更好地转换成为我们的财富管理的各种不同的工具的设计呢?这是财富管理里面经常看到的一个财富管理的金字塔。它把我们的财富管理应对于各种不同层级的需求,短期、中期、长期、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低收益、中等收益和高收益等等不同,去做了很多的划分,这个理财金字塔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被使用到。


下面这张图是另外一种表述。我们把它分成收益性资产、安全性资产和流动性资产。


还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表述,标准普尔的象限图,家庭资产象限图。标准普尔在采集了成熟市场大约10万个代表性家庭之后,总结出四象限图,有的时候简单叫做一二三四的关系图。因为它是对应着四个不同的象限,从最右上角的象限开始看起,叫做第一象限。第一个象限是应对短期的各种流动性需求,短期的消费、柴米油盐的花费,生活必需的,提供必需品,首先要活着,温饱问题能解决,这就需要一定的开支。在成熟市场里,在量级上,这个占整个财富资产的大概10%的比重。这些资产通常的配置是相对流动性比较高,安全性比较高。你需要用钱的时候,不能说生活费了,下个月买米、买粮食的钱没了。我们的手机费交不出来了,上网费没了,打车费没了,这不行,这是必须要应对的3-6个月生活费流动性的开支。它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流动性非常重要。短期要花,但是收益相对较低,或者是牺牲收益的方式获得一个更安全、更流动的资产。

右上角第二象限,有时候叫做保命的钱,在成熟市场里面提供一个财富的安全网,主要应对各种重大疾病,或者说是一些突发事件带来的对于家庭财务的巨大损失,或者我们有的时候,把它叫做是“黑天鹅”的各种事件。成熟市场里这个规模占到20%左右。大部分的是配置在各种各样的保险保障型的产品,是一个专款专用,以小搏大。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在中国市场,我们周边的朋友们可能很少有人能够拿出20%量级的财富去做保障安全的配置,至少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上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跟很多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这方面是高度重视民生的,在这次疫情里面也能够显示出来。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确实也是因为我们过去资本市场不够发达,我们居民的保险保障体系的理念、观念,还有待加强。还是通过这次疫情,应该说很多人认识到,活着很好,活着真好。其他的一切都建立在活着的前提下。这个活着,既有物理意义上的活着,首先要身体健康。其次,它也有在金融上的健康。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保障我们的金融安全,不至于说辛苦了半辈子,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未来我们在保障型支出上面的配置,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个比重应该也会有所增加。

第三块,右下角这个象限第三象限,它应对的更是一些长期需要开支的,肯定需要的,但是短期你可以暂时忽视,可是你不能一直忽视下去。比如说养老的钱,比如说子女教育的钱,比如说未来你希望留给子孙后代,或者是希望馈赠给社会的这笔钱。如果说和“黑天鹅”相对应,有点像我们说的“灰犀牛”,你可以短期忽视它,但不能长期一直忽视它。它解决的问题是为了自己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能够在老年的时候,自己获得一个安定详和的生活,能够让子孙后代能够受益于自己的财富积累,在自己的未来,能够看到儿女更顺畅、健康地发展,能够有更加尊严体面的养老生活。这些钱很多是放在一个更长期可以配置,它对于安全性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长期的本金的安全需要比较高,需要有长期持续的成长性,它是要保本,然后适当的升值。

最后一个象限是左下角的这个象限,是在前面几个方面的这些流动性需求、保障性的支出和长期的保本升值的这笔钱都解决之后,还有剩余的部分。在成熟市场10万个家庭的抽样中间,大约在30%的财富规模的量级上。这笔钱是可以拿来去赌一把的钱,可以放手一搏的钱,不是真的赌博,是用各种方式追求最大可能的收益。当然也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因为我们已经解决了前面三个层级的需求,最后这个层级,如果能够实现巨大的成功,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最终因为投资失败导致部分的本金损失,也无伤大雅,因为我们其他几个方面已经获得了充分的保障。这笔钱,我有的时候会把它叫做是放飞自己的理想,是人生的自我实现。比如说通过创新创业等等行为,通过更好的安全的投资,能够获得一个更大的财富规模,能够实现自己更多的愿望,这些愿望不仅是对自己,甚至是对自己关爱的其他的人,包括周边的人,家里的人、社区的人,乃至于整个社会,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一种兼济天下的情怀。如果你的财富支持,当然是最好的了。这是在最后一个层级。

我们看完这4个不同层级和它相对应的各种各样的金融资产之后,简单梳理一下,在中国今天,我们的资本市场对这四个不同层次的需要。我们在第一个象限,短期流动性象限,因为主要配置的是各种低风险、高流动性的安全资产,一般是银行的活期存款,或者是各种货币基金的产品,这种类型的产品,中国目前资本市场上提供是比较充分的。在第二个象限,我们的各种保险类、保障类的产品,中国目前有部分提供,但是产品相对开发的程度有限,同时,还有大量的是同质化的,在这方面,我们能够满足初级的家庭的需要,但是对更高层次的需要,还不能够做到充分的满足,在这块市场里面,特别是对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在产品设计各方面还有待于更进一步提升。

右下角第三象限,因为它是一个长期需要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持续成长的资产,我们过往很多中国的财富家庭,很多是通过对于房地产的投资来解决这一块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升级转型,随着中央政府“房住不炒”政策的持续推进,这一块的资产未来需要逐步地加以多元化,更多的以其他的金融资产方式去替代。怎么完成这个替代,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

 第四个象限,更多的是要看未来的高成长性的一些资产品种。比如说股票,比如说很多的投资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一些钱。这些钱,它要带来未来的巨大成长性,就必须要求它有底层的良好资产。金融工具对应的都有底层的那些实体经济的投资。要想使得我们的资本市场能够提供更加品种丰富、多元化、高质量,有巨大配置价值的钱,更好地满足最高层级的财富管理需要,就需要丰富多元化,提高质量,让我们的实体经济本身得到快速地发展,能够带来更多的好的底层资产投资标的。这一块,真正能够提升中国实体经济的质量,需要的是:一、科研研发带来的巨大的生产力;二、把这些生产力最终形成产能所需要的企业家的精神。所以,我们很多的高收入人群,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在把我们的先进的生产力源源不断地转换成我们的社会财富,也为我们的资产管理市场、财富管理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的具有高额的配置价值的底层资产,从而能够更加丰富我们财富管理的配置需求,满足我们的财富人群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近期疫情对财富管理的影响

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我本人不是经济学家,我对很多这方面的理解更多的是第二手资料,我有很多经济学家的朋友,我自己也有一些对市场的观察。

具体到财富管理市场上,我最近观察到几个趋势性的东西,对于财富客户风险意识的加强,对于资产配置意识的加强,对于长期投资意识的加强,以及通过财富管理线上化等方式,能够推动中国财富管理的商业模式的进化,也就是从原来所谓的产品导向型更快地过渡到客户导向型。

首先,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近期的疫情,各种风险“黑天鹅”,而且是叠加的“黑天鹅”,国内的疫情开始扩散,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这时候全球出现疫情进一步爆发,现在更多的担心从境外输入的很多疫情,对我们会不会产生第二次的冲击。同时,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全球的供应链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国内很多企业,也因为供应链上下游很多企业受到影响,包括需求的不畅通,对我们产生了一种次生冲击。另外,经济下行也叠加了很多其他的问题,包括前期全球供应链的重整脱钩,很多去全球化的征兆。另外,最近OPEC产油国之间和其他的一些经济体之间产生的巨大矛盾,导致全球油价大幅度下跌,都对我们产生巨大的风险冲击。

相对来说,中国在目前来看,我们的情况在全球范围来说,应该说还不是最坏的。其中部分的原因,中国早在疫情开始之前,已经开始着手处置系统性的风险。几年的努力下来,我们已经成功地遏制住了居民部门杠杆的进一步放大。包括地方政府杠杆的问题。逐渐地开始排除市场存在的各种巨大风险积累形成的一些堰塞湖,比如说P2P爆雷跑路事件。这样就缓解了过往因为金融创新过快导致的不可持续的问题,当然一方面过去确实也给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另一方面,事后来看,也幸亏我们提前释放了部分的下行风险和压力,否则在国内金融系统,在原有风险积累的背景下,如果再加上疫情的冲击和全球供应链重组,可能会急剧地提升整个市场的脆弱性。到目前来看,中国的情况,全球范围内去做一个比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我们今天讲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经济是高度的联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已经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环境,现在也没有任何理解可以感到沾沾自喜,甚至是对国外出现的问题冷眼旁观。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面,“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中国已经不可能退回到完全闭关自守,一枝独秀的状态,必须和全世界一起应对这个疫情。

下面更具体谈一谈对于财富管理这个市场,对于我们的客户,对于我们的从业人员,对于财富管理机构,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这次疫情,在疫情基本告于段落之后,很多的人都会说疫情带来最大的惨痛教训,就是让我们认识到,人首先要活着,才能够考虑其他的所有的一切东西,活着真好,活着真不容易。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有它的一定的益处。

我们经常说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这次重大危机加深了我们的财富家对风险的认识。风险无处不在,而且,极端事件往往会带来风险的联动和外溢。最近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发生了好几次熔断,就是因为疫情冲击,因为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带来的巨大的脆弱性,导致很多的机构突然发现它的流动性缺失。美国资本市场是一个高度关联的市场,风险可以从一个市场的局部很快地扩散蔓延到很多其他的市场局部,在一些机构,在一些资产种类里面,出现流动性困境之后,被迫进行“大甩卖”,导致资产在很多领域的价格,快速在短期里面下降,这些资产的价格下降,又通过美国的资产市场的联动,资本的很多定价,不是以你的会计上的价值去判断该值多少钱,而是以你市场的交易价格,这样一种mark to mark的机制,会导致很多的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大量资产在别的机构出现,因为恐慌甩卖的过程中间,导致你手里面所持有的资产减值,价值减少。大量使用杠杆,又放大了这种风险,因为本身这个机构可能已经有非常高的杠杆率,借钱给我的机构,就要求我自己保留一定的自己的资产,作为一个抵押品,所以当我自有资产,因为受到市场价格影响开始大规模减值的时候,就会带来我的抵押品不足的问题。你要追加担保品,追加担保品的过程中,导致那些本来没有受巨大直接冲击的这些机构被迫地也要去抛售部分的资产来去获得一定的市场流动性。这个过程,就会导致金融风险在不同资产种类之间快速的蔓延,我们叫传染,这个传染的过程,会加剧在极端事件中间带来的风险联动。

美国各种不同的资产种类,如果看它平时资产的相关性不高,但是在极端的情况下,这些资产的相关性突然大大地提升,也就导致我们原先对很多的通过分散风险的方式来去消除部分的风险,这种做法,它的效果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受到巨大影响。这次不光是我们很多的对资本市场不熟悉的人士受到了巨大冲击,那些在资本市场上长期经营的老资格的玩家,那些大型机构,很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包括国外的一些最大型的,最顶级的头部的这些金融机构,所以这次的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应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一定要留足缓冲。那些我们以前认为六个标准差以外的事件,完全在统计学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都会发生,真的是“黑天鹅”,而且“黑天鹅”频出,“黑天鹅”无处不在。这样一种风险无处不在的环境,巨大的风险使得人谦卑下来,使得人认识到自己并非是无所不能,认识到自己一定要留足足够的缓冲,去应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导致的一些经济发展的巨大问题。从短期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从中长期来说,是市场快速发展必须要做的一种制度建设。


长期配置的意识

这次疫情之后,我们发现,尤其是在成熟国家,以美国为代表,它的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波动。美国资本市场在短期内有4次熔断,很多人就会说这个对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断有人会问我,金老师你看我怎么办?需不需要调整我的资产组合?包括在海外,现在是风险多,还是机会更多?比如说该不该在美国市场上抄底?我就经常会问他一个问题,我说你这些资产,你对短期的波动性,看来你非常的在意。你这个资产,现在财富存在这儿,你是为了应对什么呢?你是为了应对三个月、五个月、半年、一年的需求,还是更长的需求?很多人想了想会说,就像前面看到的标准普尔的象限图的配置一样。可能只有少部分的资产是为了接下来的三个月、六个月的需求,更多的资产可能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甚至是为了退休以后,那可能就是30年,甚至是在自己离开这个人世,那可能是50年。

我们财富管理所使用的很多配置工具,它的目标本身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既然是一个长期目标,就要想一想短期的市场波动。对短期,你的财富马上会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对长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有一个维度,就是随着时间,我们更能够承受更大的风险。年轻人,如果你还有很长的周期,还有30年、50年,甚至更长的周期,你可以更多的把资产配置在你的相对高风险的资产种类里面,因为这样可以获得一个在时间层面上的多元化,所带来的可能平均收益提升,平均风险不变的好处。当然,如果你的投资期限很短,如果你已经是80岁的老年人,你更多的需求是为应付将来的几年,而不是未来50年、100年的需求,你可能就没有办法把它配置在更长期资产中间。这样的话,你的配置可能会受短期市场的影响更大。我想讲这个是想说,对于大多数财富客户来说,他们开始逐渐地意识到财富管理是一个“长跑”,而不是一个“短跑”。一时、一地的得失,在整个生命周期,甚至是在若干代,如果是考虑家族财富的管理和传承,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另一方面,如果频繁地进出市场,所谓的择时和择股,有可能会因为处置不当造成对长期财富的一个重大伤害。我们说判断今天是不是抄底美股最好时间?我们可能判断不准。我们觉得现在是地板,哪知道地板下面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还有很多层,可能就会因为判断失误带来巨大损失。在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时候,快速进去抄底是很考验人的眼光。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不具备这个眼光,甚至是很多专业机构在这次美股快速波动中间,也有很多人是看走了眼的。所以,这种长期的配置,我们并不是靠短期的快进、快出,短期快进、快出还有一个巨大的伤害,因为我们的交易都是要有交易成本,不管是佣金,还是可能有申购赎回的各种费用,这些成本看上去不大,也许每次只有1%,但是如果每年做一次,20年下来,做了20次,每一年做一次交易,加起来对你的整个财富规模的伤害,可能就是20%的量级上,这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长期来说,影响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中间,最重要的是大类资产配置,我们说的顶层设计。你把财富在各种不同的资产种类之间做一个相对有效的高度分散风险的制度安排,就已经决定了长期结果的90%以上。其他的因素,包括前面提到的择时因素、市场时机的选择,以及择股因素、产品的选择,加起来不超过10%。


从产品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进化

最后,对财富管理市场的影响。随着我们在疫情时期,很多的财富管理服务的逐渐线上化,这实际上也开始引导我们的财富管理机构,也进行自己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我们说1.0时代,最初的财富管理机构主要是卖各种产品。财富机构获利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推销产品获得的通道费用,或者我们叫交易的佣金。这个时代,财富管理机构并不是真的站在财富客户的立场上,替他们做合理的资产配置。而是说,替很多金融产品的发行机构去卖他们的产品,因为卖产品,就能收着钱。这个时代,我们叫做产品导向型。

进入到2.0时代的财富管理机构,更多的开始从客户的角度来考虑,给他提供整体的配置建议,收费的方式也从完全的依靠卖产品的销售佣金和通道费用,逐渐地开始过渡到,更多地是向客户,向产品的买方去收取部分的服务费用,变成所谓的买方经纪人。这个变化会带来我们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我们的服务对象,从发行产品的机构逐渐地转向财富客户、财富家庭,替他们去真正地考虑符合他们的长期利益的各种资产配置。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客户导向型。

当然,进入到更高级的财富管理的模式,我们会进入到所谓的全权委托。这时候财富管理机构已经不再是一个经纪人的身份,直接就替他全面地打理财富。中国现在处在的时代,大约是在从1.0时代开始向2.0时代迈进。

我认为,这次疫情带来的线上化服务的趋势会加速这一过渡的进程。因为在线上的时候,财富管理客户可以更一目了然地看到,财富管理机构真正能够给我提供的是什么,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果你说你的核心竞争力,我就是卖产品,实际上财富客户是越来越不认同,越来越不买账的。他更需要你能够给他提供针对他的,符合他的特点的财富管理的配置建议。这种线上化的趋势,并不代表我们的财富管理的客户导向型的服务,一定是标准化的服务。实际上,我们相信,随着线上模式的逐渐推进,会有更多的财富机构愿意去替他的客户,特别是中高端客户提供更多的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真正根据客户自己的差异化需求,量身定做,并且动态地调整财富管理的各种配置方案和产品的组合设计,真正能够让我们的客户实现随时随地、随心所欲进行财富管理。

从财富家庭来说,我们大多数是第一代的财富拥有者。我们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反过来也正因为此,我们更善于创造财富,而不是那么善于保有和积累财富,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风险能力薄弱,对资本市场,对行业本身,也都有很多不理性的预期。随着时间,我相信也都会逐渐地改善。


五、总结

因为时间关系,我做一个快速的总结。

我认为财富管理发展到今天,它已经不再是街头巷尾的一个好像看上去是大家都能够讲出一些道理,大家其实又并没有很多深刻的道理的这么一个伪科学。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可以是既系统严谨,又和实践高度结合的新兴的学科。我们看到大量的,最新的金融市场和科技的成果,已经在财富管理中运用起来了。比如说像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年中间,得益于北京大学的支持,以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的支持,我们已经全面建立了一套中国财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一些课程、教学、科研的体系。当然这方面,我们也得到了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的大力支持。

未来,财富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将能够推动中国长期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引导民间的财富更加有序地投入到实体经济,特别是针对未来关系中国国运的核心高科技技术领域,更好地支持我们国家的创新创业事业,推动我们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最终的目标,也是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做法,能够全面地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民间对财富的保值增值,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的分享本身就到这儿结束了,谢谢大家!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新华网联合推出投资者教育公益节目《国民财富大讲堂》。节目将邀请资深的业内人士、权威的监管领导、顶尖的学界专家、高端的投资大咖做客,让网友可以站在专家的肩膀上看到中国与世界的最新金融潮流,把握最新投资趋势。节目旨在提升国民财商教育,实现国民财富保值增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节目自2020年3月14日起,每周六日晚七点半在新华网金融频道和新华网客户端播出。

2020-03-28 22:00